2013-08-27 00:00
來源:本站
9月29日晚,再次踏上中國之旅的美國首富比爾?蓋茨和“股神”沃倫?巴菲特在京舉辦慈善晚宴,邀請中國成功商業人士和慈善家一起交流慈善理念。作為中國慈善界的一場盛事,慈善晚宴備受全社會矚目。
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李本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應該感謝蓋茨和巴菲特此次中國之行,畢竟它再次掀起了人們對慈善這個話題的關注。作為一家慈善組織,我們期待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
李本公說,蓋茨和巴菲特舉行慈善晚宴,毫無疑問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中國富豪能否接受他們的邀請并赴宴,是他們個人的選擇,是無可厚非的。慈善是個人的自由選擇,只不過是在人人都可以行善的過程中,富豪擁有更多的社會財富,更有力量來做這樣的事情。對于富豪捐贈者也要寬容、理解和鼓勵,只有這樣,才會使“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優良傳統不斷發揚下去,才會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捐贈行善環境。
他說,作為一家慈善組織,我們期待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尤其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推進中國慈善事業發展這個問題,乃至把這種思考轉化成為行動。無論是普通公眾還是富豪階層,只要把自己所擁有的財富的一部分,包括物資的、非物資的財富,投入到社會公益慈善當中,我們都會視之為良性的慈善行為。
談到陳光標的“裸捐”,李本公說,對此要有一種包容的態度,即可以贊同也可以不贊同,但不宜刻意地挑剔。如果能按照他的承諾兌現的話,那么他的這種做法會產生一種效應,至少會引發很多人去思考,他的這種捐贈的方式或者承諾的方式是不是可行。
此前,蓋茨和巴菲特共同發起一項名為“財富捐贈承諾”的倡議,號召美國富豪將自己的一半財富捐獻出來,得到40個美國富豪家庭的支持。
李本公說,美國式捐贈或者說美國的現代意義上的慈善事業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借鑒。但也應清楚地認識到,美國現代慈善事業發展到如此程度有其特殊的國情,如傳統的宗教觀念、高額的遺產稅收、巨額的財富積累等等。
因此,慈善事業如同其他事業一樣,要積極開放、大膽借鑒,但切不可照搬照抄,重犯過去拔苗助長、盲目引進的錯誤。從長遠看,中國的富豪如果有朝一日能放棄把全部財富留給子孫后代的傳統理念,轉而接受把財富回饋給社會,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也是發展趨勢。
中國慈善事業在前行的過程中,應該汲取國外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模式,但也要牢牢立足于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開拓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慈善發展之路。
作者:李本公
摘自:2010年第六期《慈善》雜志